金秋九月,是最适合重新起航的季节。
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我们认真总结,也要为新的开始做足准备,一如既往,继续向前!
“雪龙”号首次科教融合教学航次启航 9月1日~6日,来自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的80余名师生随“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出海试航,并与自然资源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极地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共同开展海上实践课程。
本次实践内容涵盖物理、化学、生物、地质、技术等6个海洋研究方向。师生登船后,首先开展弃船演习、消防演习等应急演练,以及作业安全教育,进一步提高登船人员海上安全意识。海上期间,学生们分组进行海上走航观测,作业内容包括舯部CTD(温盐深仪)作业、浮游生物垂直拖网、艉部箱式和多管沉积物采样等,并在雪龙船各个学科实验室分组开展样品预处理、测试等现场教学演示。
我国最大海洋工程大件运输船下排上水 近日,由福建恒生船舶重工有限公司为中宇远洋海运有限公司建造的我国最大海洋工程大件运输船——“中宇188”在福安下排上水。据了解,该船总长165米,型宽48米,型深9.28米,结构吃水6.30米,载重量约为23500吨,设计航速12节,可航行于无限航区,定员25人,入级中国船级社(CCS),总投资2.3亿元,主要用于海上风电设备运输或大件货物运输,预计于今年10月底全面完工并交付投入使用。
中国深海考古深度突破2000米 近日,由“探索一号”“探索二号”科考船组成的联合航次,在南海北部取得重大成果,共发现文物标本66件。科研人员介绍,本次科考在2000-3000米深度的海底发现1处水下文物点和3处船体以及多个单体酱釉罐,在考古深度上,我国水下考古深度首次突破2018年的1000米。据了解,本次综合调查采用“深海勇士”号和“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并结合海底深海探测拖体、无缆自主潜航器(AUV)等装备协同作业。
中国海油海上地震采集关键技术实现国产化 9月18日,从天津港保税区企业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油工程”)获悉,由海油工程珠海场地承建的Seagreen海上风电项目(以下简称“Seagreen项目”)最后一船导管架在高栏港码头交付启航,标志着全球最深吸力筒式海上风电项目34套导管架全部交付,助力我国国际风电装备制造能力迈上新的台阶,为全球“双碳”目标实现贡献中国价值。
中国成功发射云海一号03星 9月21日7时15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云海一号03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该卫星主要用于开展大气海洋环境要素探测、空间环境探测、防灾减灾和科学试验等任务。
“粤澳联手打造对接葡语国家海洋合作高地”学术研讨会进行 近日,中山大学、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澳门科技大学联合主办的“粤澳联手打造对接葡语国家海洋合作高地”学术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来自中国内地、澳门和葡语国家的专家学者围绕海洋经济、海洋科技、海洋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合作议题充分交流研讨,提出深化大湾区粤澳海洋合作的对策建议,商讨建立中葡海洋合作的长效机制,推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葡海洋合作交流走深走实。